
你可能觉得我对未来充满悲观,其实不是,我对未来的感觉是下边这两项:
保底社会;
非主流发展;
保底社会倒也好理解,尽管大家都在说赚钱难,但是现在这个环境,尤其待在大城市,想活下去是很容易的,总能找到点事干,只要干点啥,生活是没问题的,基本吃喝又不贵。
中国很多人的那种不安全感,主要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饥饿记忆没走远,以前是完全谈不上保底的,一步走错,可能万劫不复。毕竟哪怕四十年前中国还不如非洲。
费孝通说,中国人既不痛快地活,也不痛快地死。其实主要还是以前穷,哪怕三十年前,很多人还在穿用化肥袋子做成的裤子。现在慢慢物资充足了,事情就好办了。
在极度匮乏且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大家的思路就是每个时间段都有该干的事,必须得加把劲,在每个阶段领先,最后才能勉强饿不死。
如果一个社会容错率越来越高,起码走错一步不会饿死,那样可能发展就能更加多样化一些。
以前总是纳闷为啥欧美孩子为啥那么随意,大学生还有“gap year”,现在来看,应该就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容错率没那么差,不存在“错一步,步步错”,所以大家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自己到底想干啥。
现在我们这边也越来越随意。很多小伙伴都知道,B站以前有个小伙不想上班跑出去骑车穷游,后来骑成了超级大V。这在以前也是不敢想象的,毕竟倒退几十年,几乎所有人都是手停口停,那时候不上班出去溜达大半年,看不饿死你。
那啥是非主流赛道呢?
首先得说清楚什么是主流赛道。
读书,考好大学,进体制,或者进大公司,然后慢慢爬天梯。这就是主流赛道。当然了,在某一些地方,这个范围更窄,大家认为进不了体制都是在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