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存定期哪个银行利息高,银行定期存款也有风险吗?银行定期存款的安全性仅次于国债,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银行定期存款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三点:
一、银行破产风险
一旦银行风险控制不到位,造成过高的坏账率,就会有破产风险。比如某些农商行坏账率已经高达20%以上,只要遭遇挤兑就会走到破产边缘。
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结束,房价一旦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房贷占比过高的银行坏账率必然增加,体量小的银行风险就会放大。
好在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单家银行存款本息50万元以内即使银行破产也能得到100%赔付。安全起见,存款较多时就要考虑选择多家银行分开存放。
二、银行内部管理风险
银行内部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临时雇用的员工,或者敢于违法犯罪的员工。
就在2019年,上海某外资银行员工非法侵占1亿用户存款,在国内外购置十余套房产。
存款被银行内部员工挪用或侵占的案例并不少见:
2014年被判刑的某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山,就与同伙非法占用26家存款单位276笔存款,共计28亿元;
某银行珠海九洲支行原行长刘某也曾因挪用格力集团1亿元存款,与他人用于房地产开发、理财被判刑。
不是每家银行管理都那么规范,部分银行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对外靓丽光鲜,对内千疮百孔,尤其是权限较高的管理人员,一旦作案金额都不会是小数字。
三、存款变保险或者将账号密码交给银行工作人员
存款变保险是很多人的噩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消费者到银行存款时,银行员工为了高额佣金以高利率为诱饵诱导客户存保险。保险往往存期长,真实收益率低,提前支取会损失相当比例的本金,流动性极差。消费者往往到期后才发现是保险,利息远低于预期,却又无处讲理。
一些银行员工内外勾结,充当资金掮客抽取高额佣金,让客户办理银行卡并存款,存款时资金就直接转走,往往还会要求一年或者两年内不能查询账户。也有银行员工以高息为诱饵,吸引存款,骗取客户信任,拿到账号密码,留下隐患。
定期存款相比之下要比活期存款安全,但是只是相对而言,不管哪种都要把账号密码保护好。平时每个人都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乱点链接,不要随意安装未知来源的手机应用。手机里也不要存放身份证照片,常用的银行账户最好绑定微信,账户变动随时能够得到通知。
如果说是定期存款利率,那目前国内银行存款利率最高的不超过20家,基本都是民营银行及地方小型银行,比如说,蓝海银行和亿联银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均达到了5.3%。而且你只有2万元的话,选择任何一个银行都没有风险,都在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部分城商行或者农商行的创新型定期储蓄利率也超过5%以上,这种产品的优势就在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这也正是它与普通定期存款不同之处。当然,智能存款也是适合的,利率高且流动性强,既有活期的灵活性,又有定期存款的较高收益。
但我觉得2万元,其实真必要选择期限那么长的定期存款,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都有2.4%左右,可以支持随时转入、转出,非常方便。
不过要是从当前理财产品的收益趋势来看,选择银行定期存款反而更划算,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可提前锁定收益。尤其是在央行降准释放更多流动性的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总之,目前来看,存款利率最高的就是以上那几家民营银行,以及当地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了。只要你对小型银行没有偏见,就选择他们中的一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