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错药致患儿死亡俩护士被辞退 为何避免“医祸”不能只靠德行

时间:2019-10-17 15:20:36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不得不承认,“医患关系”的溃败,核心的症结在于“信任不够”,本质的问题却是“热衷掌控”。说到底,既然存在“送红包”,“走人情”,就意味着“患者”不信任医生。但凡,要是信任医生,是不会出现,“送不到红包”心不踏实的扭曲怪象。

  事实上,“红包”这个社会关系产物,并非是“医患产物”。它本身所起的作用,就是“掌控”。就拿“医患关系”来讲,本来患者看病,已经给医院交费,医院也会按劳分配的给医生开工资,说实在的,医生已经拿到报酬,给“红包”是多余。

  但是,为何患者或家属,还是热衷强给呢(也有说,是医生暗示要)?这里面就是“控制”的问题,就好像“红包”是一个保险的作用,虽然没有协议和赔偿事宜,但是,它本质上是存在的。而对于医生来讲,就好像拿上“红包”,意味着才能将自己最靠谱的医术发挥到手术台上。这些判断,不可能是绝对的,但是,好像也是有意义的。

  诚然,“凭人情”维持秩序,最终的代价就是“拼人情”。这导致,无论是患者方,还是医者方,都容易出现扭曲。一般而言,要是医治过程“没问题”,所有的“私下的秩序”都会安然无事。可但凡“医治过程”出现“致命的打击”,“私下的秩序”就会成为事件的激发点,被拿出来说事儿,闹事儿。

  由此,可以衡量,“红包有多重”,“医闹就有多坏”。自古老话讲得赤裸:“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红包”并非无情物,化作“掌控”更直接。这或许才是“医患关系”的真实面目。甚至,铺开来看,在“医患关系”之外,也依旧如此。

  只不过,“医患关系”离生命更近,就显得独特而可疑。可事实上,在可见的世俗关系中,无处不是“人吃人”的悲凉。尤其,越是把崇高看得重,越可能成为其中的“受害者”。由此,对于“医疗事故”的回避还是应该常态化,秩序化。而非,总是想依靠人性之善,德行之高,进行真诚的释放。毕竟,有时候,人性是靠不住的,德行更是一种虚妄。

标题回顾:输错药致患儿死亡俩护士被辞退 为何避免“医祸”不能只靠德行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