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发现,4月起开始执行的3部门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除公众重点关注到的“陪餐制度”外,还结合学校特点专设一章,规范食堂加工制作全过程控制,对学校食堂设施设备配备、布局流程、从业人员管理,以及食品采购、进货查验、食品贮存、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各环节作出详细规定,力求建立贯穿采购、贮存、加工制作、供应全过程的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专家指出,制度靠人来落实,也靠人来监督。让学生放心用餐,在硬性制度之外,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校吃得安全健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筑牢学生和家长对于学校的信任。孩子们吃得安心、放心,也会对学校多了些亲切和信任。这样的信任,是教学之间、家校之间能顺畅沟通的前提,从而更好地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健康积极的环境,让孩子们更好成长。
“当前有关校园食品安全的措施、规定不少,但真正能否落地执行?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感叹,维护校园食品安全涉及诸多社会治理环节,必须有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多方联动起来,才能使校园食品真正安全、营养,保障学生的健康。而当前最紧要的是需真正建立并执行好校园食品安全保障的长效治理机制,在源头上堵漏预防。事实上,这样的声音也代表了社会普遍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