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粤港澳大湾区是如何“长”成现在这个模样的?
夜间灯光亮度向来被看作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和城市化进程的“温度计”。夜幕降临,俯瞰粤港澳大地上点点灯火的分布范围和亮度变化,不仅能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人口聚居规律、城市化进程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还能读懂各市生产、服务和居民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
夜间灯光分布:读懂湾区城经济活跃度
从动图中可以看出,1992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进程相当迅猛,紫色的灯光分布面积图由点状快速向线状扩散成面。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湾区灯光分布面积有所缩减,于2013年迎头赶上。到了2015年,大湾区城市发展已由点状转为面状,形成了城市群连片发展效应。
城镇化进程:“超大城市群”是这样“长大”的
图片中飞速扩张的紫红色块足以告诉你,4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的“超大城市群”是如何长大的。1975年至2015年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二区的城镇化面积正逐步扩大。其中,东莞的城市面积在40年间足足增加约475倍,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城镇化速度也非常快,城镇面积扩张为原来的5-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