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法律很多,但在很多领域的执法力度过小。说出真相的受害女性,可能还会受到外界指责。因此,遭到性骚扰的人很少选择报案,违法者被绳之以法的更是寥寥无几。”
不过,女性很少报案却未必仅仅因为《纽约时报》提及的“执法力度”和“外界指责”。
一份美国机构的调查报告或许可以提供参考。据美国马里兰反性侵犯联盟(MCASA)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仅有不到35%的女性,在遭受性骚扰后选择了报警。而她们不愿站出来的主要原因包括:害怕被报复、不想让家人知道、觉得没那么严重、缺乏足够的证据等。
女性车厢中一位疲惫的女性
对于广州地铁女性车厢遇到的问题,广州地铁的宣传部主任叶先生对纽约时报表示,因为女性车厢的设置只为倡导“关爱女性、尊重女性”的观念,并没有法律条款强制规定。说白了,这就同“老弱病残专座”一样,不想让座的人,最多只面临道德层面的问题,算不上违法。
观察者网注意到,2017年广州地铁在宣布试点设置女性车厢的相关报道中,确实强调了“女性车厢为倡导性质,并非专用。公共交通上进行强制性区别对待缺乏法律依据,专用也不符合男女结伴、家庭结伴出行的实际情况。”
观察者网今天电话采访了叶先生,对方也在回应中再次强调,“不管是不是高峰期,男性进入女性车厢都没有法律上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