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开始,方舟子的性格变得文静,不爱讲话,经常独自一个人行走在上学的路上,如果和他不熟的,还会觉得他有点儿清高。”在方惠升的眼里,那时候的方舟子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他有着自己独立的看法。
文学造诣突出的方舟子在高中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方惠升说,当时方舟子认为学文学、历史类的东西可以靠自学,但是要搞科研,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通过一些水平高的老师来指点。
由于这些年来打假,方舟子给不少人留下一个刻薄、不近人情的印象,甚至还有人质疑方舟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朋友。但方惠升说,方舟子并不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这些年方舟子呆在国内的时间较长,好几次同学会他都有回来参加。以前的同学中,他还有几个特别要好的,他们时常有联系。在美国求学时,他还给恩师写信问候。
方舟子也有结拜兄弟,现任漳州水利设计院院长的李为民便是他的结拜兄弟。方惠升说,对于同学的请求,方舟子也总是爽快地答应。“因为他读书的时候非常注重全面发展,知识面很广,我上课就经常以方舟子为例来教育学生。”方惠升说,这几年来,每逢方舟子回云霄探亲,他便邀请方舟子到学校给学生开讲座。在讲座中,方舟子总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建议云霄学子们要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不要偏科。
作文也曾经被老师“怀疑”过
现年73岁的吴连德是方舟子高三的语文老师。提起方舟子,他一脸的自豪,直呼:“了不起,真了不起!”吴连德说,他佩服的不是方舟子在学术领域上取得的成绩,而是他在打假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骨气和勇气。
吴连德说,学生时代的方舟子有点“怪”,因为他不善言谈,很少和同学打成一片,而是独处看书,“他看的书多得超乎想象,字也写得很好,在学习方面,他几乎就是个天才”。
吴连德说,虽然方舟子高三才成为他的学生,但方舟子读初中时,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初中一作文比赛,方舟子毫无悬念地拿下第一名。“我当时看了他的作品,大吃一惊,这不像是一个初三学生能写出来的,不单单是超出高中生的水平,甚至达到作家水平,一开始我还怀疑这个学生是不是从哪里抄袭文章,便让他的任课老师把他平时的作文拿来看,每一篇我都细看了,每一篇都是那么高的水平。”吴连德早期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8岁时,他便开始在《福建文学》上发表作品,文学造诣颇高,他说,他很少对学生的作品作出如此高的评价,方舟子是第一个。“他的文章好在哪里,文从言顺,简洁工整,还时常引经据典,把他从书上看到的知识融入到他的文章中”。
0.5分对他一辈子的影响
方惠升说,在所有的老师中,当时教生物的梁任老师是方舟子走上科学之路的启蒙老师。初中时,梁老师在学校成立了一个生物兴趣小组,那时候的方舟子已经表现出对生物的独特兴趣,他欣然加入,经常和同学们跟着梁老师到野外去捕抓蝴蝶等生物,然后回来制作成标本。
高二那年,方惠升和方舟子被分到不同班级,方惠升回忆,方舟子有一次上课时与老师的观点相左,方舟子提出质疑,随后和老师发生争辩,彼此争吵很凶,老师动了怒气,要处罚方舟子。由于梁任老师在学校德高望重,在他的干预下,事态才被压了下来。方惠升说,因为梁老师相信方舟子是个可造之材,不能因为学生有了跟老师不一样的想法就将其打压。
方云秋也清楚地记得,当年梁任老师被调去批阅1985年的高考试卷,在众多试卷中,他一眼认出了方舟子的笔迹,他发现学生在考卷中所绘制的一条线图存在一点小瑕疵,便扣了他0.5分,而一般情况下,这种小瑕疵并不会被扣分,那年高考方舟子的生物考了39.5分,而满分是40分。梁任老师的严谨,对方舟子往后的人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方惠升说,方舟子曾在多次交谈中说到梁老师是他最为尊重、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可惜的是,梁老师已在几年前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