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17”创造的“世界第一”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8日称,匿名美国政府人士透露,美国负责评估解放军火箭军的情报机关认为,中国近期接连进行了两次“东风-17”导弹的试射。第一次试验于11月1日进行,第二次发生在11月15日。在11月1日的试飞中,该导弹从酒泉航天发射中心升空,飞越了1400公里的距离,随后准确命中位于新疆境内的靶场,落点距离预定目标“在几米内”。
如果仅凭这些描述,“东风-17”弹道导弹除了命中精度相当惊人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报道特别提到,这种新概念武器与传统弹道导弹有很大不同。消息人士透露,“东风-17”携带的并非传统弹头,而是高超音速滑翔器。
报道称,在11月1日的测试中,“东风-17”导弹起先沿正常抛物线弹道升空飞行,但在获得足够的高度和速度后,高超音速滑翔器与弹体脱离,开始自主动力飞行。“高超音速滑翔器动力飞行占据整个试射过程的大部分时间,持续了约11分钟”。
美国情报部门人士评估说,“东风-17”属于全新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约1800公里-2500公里。该导弹能携带核弹头或常规战斗部,并且可能配备可变轨的再入飞行器。消息人士向“外交学者”透露,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东风-17”是在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已经服役的“东风-16B”近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预计将在2020年形成作战能力。“这种导弹是专门为在实际作战中使用高超音速滑翔器设计的,而不是一种试验平台。”美国情报界认为“‘东风-17’是世界上第一种为了投入战场实际作战而研制的此类武器。”
美国反导系统面临的新挑战
为何携带高超音速滑翔器的中国导弹如此受到美国的重视?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詹姆斯·辛林此前曾表示:“虽然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助推-滑翔’弹道(钱学森弹道)等概念早在二战时就已提出,但直到现在,依托技术的进步才得以实现。”据介绍,高超音速滑翔器通常由弹道导弹助推器的动力来获得滑翔所需的速度,助推器按照标准的弹道导弹轨迹飞行,在下降段达到预定高度后与滑翔器分离。高超音速滑翔器可以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特性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弹道导弹极高速度带来的突防能力,又在滑翔过程中如同巡航导弹一样具备灵活机动性能,现有反导系统极难拦截。
“外交学者”强调称,高超音速滑翔器尤其对现有的反导预警机制提出严峻挑战。目前各国的反导系统都是利用远程预警雷达监控高空乃至太空中来袭导弹的飞行轨迹,然后计算拦截位置并引导反导系统进行拦截。而高超音速滑翔器的主要飞行弹道是在高度较低的大气层内,受地球曲率的影响,对手预警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会受到极大限制,从而让反导系统来不及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