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英语一吗?考研英语一87分学长手把手教你,七月份前看到都来得及!!!

时间:2024-04-06 12:42:19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4月20号发布,没钱也不愿做任何推广和知乎优化能看到这篇文章全凭我们的缘分。

资源分享链接放在了文末。

本科偏远211,六级飘过,2022考研一战,英语一87。 本文经验同样适用于英语二志向高分的同学。

英语可以说是考研诸多科目中获益最大,感触最多的一门。

前两天被拉去我们学校文都考研辅导班的考研动员会上分享考研经验,讲完大家反馈还不错,但奇怪的是并没报过他们的班。这次备考只花钱买了些书,网课都是网上找的盗版,很好找。

在正文之前先来一段小插曲:

其实小学初中我的英语只是刚及格的水平,学了的东西总是忘,即将上高中的暑假,父母给请了位川大的研究生家教补英语,这位英俊的大哥不光讲知识,还教怎么学,在他的影响下慢慢摸索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英语到高二就已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了。

考研英语毕竟跟高中英语还是有很大不同,在考研的前期还是走了不少弯路,好在很快纠正了错误的备考方法。

至此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努力与成绩不成正比时,那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这时要迅速打破自己的认知,破茧重生。

接下来将以较长的篇幅阐述近一年英语的备考历程、经验教训,文章篇幅是长了点,但只要耐心看完,定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文章目录分级明确,可直接定位到想要阅读的板块儿,但真心建议都看。

“在其它经验贴看不到的干货更多集中在文章后半部分”

总论部分只是对考研流程最精简的概述,最具体的方案会在接下来的单词和语法部分详细陈述。

题型分值时间分配完型填空1篇10分15-20分钟阅读理解4篇40分,每篇10分,每个选项2分70-75分钟,每篇18分钟新题型1篇10分20分钟翻译1篇10分20-25分钟小作文1篇10分15分钟大作文1篇20分35分钟

不难看出光阅读理解和作文就占了70分,所以只要阅读和作文做好了,60以上没问题了。

阅读:

学长阅读全对。 20年真题做三遍,前两遍用考研真相打基础,不要看视频,毕竟分析句子还得靠自己,这两遍只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分析上,背单词学语法,不要太在意题做的是否正确,做最后一遍时通过视频课学如何抓文章重点、题型、选项设置套路等(这部分内容我听的是英语罗汉班,挺好,听同学反馈说唐迟的也不错)。具体如何应用考研真相打基础见下文“单词”和“语法”部分。 考研真相二十年全套按年份分为三套,外加一本单词书,学长买的全套

作文:

大小作文先通过视频课总结出自己的模板(这部分内容我听的石雷鹏的课,也讲挺好),然后不断练习,有时间可通过范文书不断完善自己的模板,如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作文也是考研英语重点,可在考前三个月开始,但前提是基础阶段按我说的做了,把基础打牢了。

新题型和翻译:

用考研真相即可,不需要看视频课,通过真题背单词的小伙伴,建议在8月份就开始,因为其实背完阅读中的单词,到新题型和翻译中还有些不认识的单词,虽然不是很多了,但也影响做题。

完型填空:

这一题努力与收获的性价比较低,因为其分值低还易错,建议放在最后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学习,可通过易熙人讲的完型视频学习(用过的同学反映不错),没时间就算了,10分的题学长也就得了6分,你就是懵估计也能懵对4分。

模拟:

鉴于近十五年的真题太宝贵,留两套就够了,而且不用一次性一套做,这样太浪费,学长每次只卡时间做一篇,发现了短板,就训练一段时间,等训练差不多了或遇到瓶颈了再模拟下一篇。

其它参考书:

刘晓燕的语法书只讲了最常考的东西,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语法问题不可能都从上面了解全,所以除了百度还结合看过赖世雄的语法书。对分数和语法要求不高的同学这本书可以不买。

1、行文逻辑的把握

行文逻辑是自己在头两遍精做的过程中总结的。做几年的真题后发现英文的行文逻辑很严谨,而且无非以下几种: 现象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或事件本身——现象或事件的原因——现象或事件的影响(效果)—解决现象或事件的措施以及措施的进展情况 过去怎么样——情况不再——现在怎么样 现象——针对现象的各方面展开讨论(如第一段说明互联网大佬资助了很多新增科学奖项,之后各段分别谈论奖项的不良影响,投资人的目的,奖项分配存在的问题,对待奖项的态度)

2、常识

这部分我是自己总结的。 英语阅读的文章大部分是和美国政治相关的,有些时候理解障碍是因为不清楚美国的权力机关或一些地理知识,所以将这些东西也总结了一下,也算是给枯燥的学习增添点乐趣,这部分内容会在分享的链接中给到大家。

3、如何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

这部分是第三遍的时候看视频总结的。 重点通常也是考点,非重点看不懂没关系,但重点一定要看懂。 作者话很多,但重点其实就那么几个,都隐藏在一些固定的地方,比如: 过去怎么样—这种情况已经不再—现在怎么样(现在是重点) 虽然怎么样,但是怎么样(但是是重点) 似乎怎么样,事实上怎么样(事实上是重点) 在所有的什么中,最怎么样的是什么(最怎么样的东西是重点)

4、如何抓段落主旨

这部分也是第三遍看视频时总结的。 比如:一段话中的各句话的词可能是相近的,都在说明本段的主旨,如2005 Text3中within our control(不可控制)与unconscious(无意识的)、random(随机的)相似,那就说明这段的主旨是某个东西是不可控制的。

5、题干

这部分也是第三遍刷真题时看视频总结的。 阅读题的题型无非是这几种:中心主旨题、细节题、词义题、推理题、逻辑题、意图观点态度题、例证题。善于总结每种题的解题思路,才能在考场上不慌张,如细节题要根据题干的意思定位,而不是通过题干中的某个词定位;例证题要分清楚论点和论据;逻辑题要理解文章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6、选项

这部分也是第三遍刷真题时看视频总结的。 选项分为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 正确选项的设置往往要将文中的正确说法换一种表达,如: 文中:现在变少、小...了,正确选项:以前有多少、有多大 文中:对什么震惊,正确选项:质疑什么 错误选项的设置都是经过正确选项变换而来的,如: 主谓宾颠倒为宾谓主:如A 控制B,颠倒为A易受B的影响。 在对象和对象发生的事上以偏概全或扩大外延。 将文章中的“似乎”变换“是” 比较级的偷换,如smaller较小的,变换为small小型的。happier更开心的,变换为happy开心的 基本事实加戏为作者态度+基本事实,如Authors welcome/enjoy+基本事实 ...

7、精准定位:

做第三遍的时候就应该把重点放在题型、选项、答案的准确定位上了。 不能光靠主观感觉选答案,要在文中明确地找到依据。

8、考试时怎么做阅读

这部分我自己的经验。

通篇看完文章再做题是不明智的,因为文章比较长,看完后很多东西已经忘了,再回过头找答案会浪费很长时间。学长的办法是先粗略看题,从题目中划出要考查的段落和关键词,然后将要考察的段落在文中标记出来,将关键词在脑海中记住,等读文章时读到相关段落或关键词时就停下,再具体看相关题目,这个办法除了文章主旨题,基本都能直接拿下。剩下一个文章主旨题就好办了,结合选项把剩下文章读完,答案也就出来了。

9、考试时如何调整心态

考试时心态很重要,但要调整好心态首先需要明白两个点:

(1)、首段最难轮。阅读的第一段往往是全文最难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其实首段最难也不奇怪,试想你自己要写一篇文章,开头是不是要写的华丽一点,才能吸引读者,一华丽它就得整个弯弯绕,一弯弯绕它就难了。

(2)、文章难时,题简单;题难时,文章简单。 所以不要因为局部难就心态崩溃。

大家可以参考我的进度规划

3月初-7月初: 近20年阅读真题做完第一遍,并背真题单词,最大的工程是用word总结了四万多字的语法笔记。 这部分内容原计划在6月初完成,因为第一个月走了弯路,又要总结语法笔记,尽管挪用了很多专业课的时间,还是到7月初才完成。

7月初-9月初: 近20年真题阅读做完第二遍,同时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单词短语(其实这部分内容第一阶段就可以做)和长难句的分析套路,背红宝书必考词汇,并完善语法笔记。

9月初到11月初: 新题型和翻译分别做完一遍,包括背会新题型和翻译中的单词,继续复习红宝书必考词汇,作文看完视频课并总结出自己的模板

11月初到考试: 训练作文,阅读理解做完第三遍,同时总结了阅读理解的做题技巧,近十年新题型和翻译做了第二遍,做完近十年完型

1、前期高估了自己的语法

语法水平很容易被高估。

我之所以认为自己的的语法勉强过关,是因为看阅读的时候先把不会的单词都查出来,相应地自己就能基本划分出句子的主谓宾定语状语等等成分,句子的意思也随之明朗,于是觉得自己的语法已经可以了。

鉴于感觉自己语法还可以,于是这样进行了我的英语学习:先是看完刘晓燕的语法书,选了只讲解长难句的黄皮书,碰到想不起来的语法就百度,心想反正就是高中那些东西,再复习一下应该就可以了。

想是这么想但精做时候还是很认真的,认认真真分析每个句子,每天背红宝书单词和真题单词,可一丝不苟地做完七份真题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进步,分析句子的速度依旧很慢,而且要把单词的所有词性都查出来才能看懂分析清楚句子。以前查过并搞懂的语法点,再次出来又模糊了,还得再次查,又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对语法始终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补起东墙,西墙又倒了。这段时间一度对英语丧失信心。

问题出在哪里?

仔细思考后,发现自己之所以能分析清句子结构,是因为单词的查询已经使得句意大致明确,通过句意再结合生活常识和牵强的语法知识也不难分析清句子的结构,这样似乎这个句子的单词懂了,语法懂了,句意也懂了,可这时分析句子是一个猜想并验证的过程,其间需要花较长时间,而且训练再多,速度也不可能再提高了。

对单词的释义和词性也依赖过高,只要有一个单词不太懂,这个句子就很难看懂了。

再有,很多句中的结构抛开语境时有多种语法可能,对于语法如果只停留在理解程度,就会陷入其中一种语法可能中,却解释不通句意。以时间和单词为代价才能剖析清语法,就说明语法自己还不够好。

而假如我的语法够好,那么阅读时就可以站在语法的高度上,纵揽全局去阅读,而不是被单词牵着走,即使有个别单词不认识,也能根据语法推出它的词性和成分,甚至猜出其大概意思,阅读速度也会越练越快,理解准确性也会更高。

认识到自己语法不过关后,我强迫自己慢下来,果断舍弃了只讲长难句的黄皮书转而用逐句分析的考研真相,结合刘晓燕的语法书,赖世雄的语法书,上百度文库查阅,无论是长难句还是简单句,每个句子都要分析地清清楚楚,最关键是这次将分析出的语法点用word总结出来,不得不说考研真题的语法知识点覆盖面是真广,精做了五年的真题后,语法笔记的目录已涵盖了从小到大学过的语法,碰到新的东西立马就写进去,碰到需要回顾的东西就Ctrl+F查找或通过目录查找,虽然原计划6月初完成第一遍阅读,结果延迟到7月初才完成,但做第二遍时一天两篇阅读都能轻松完成,而且这段时间做真题的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每看一个句子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又学到了东西,而不需要通过正确率获得成就感,且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还没看完句子就知道句子接下来的成分有几种可能,也没有了对不认识单词的恐慌。

鉴于我同时用过黄皮书和考研真相,建议大家不是六级高分通过的同学还是用考研真相,黄皮书只分析长难句,而考研真相是每个句子每个成分都分析,讲得很清楚会节省时间,如果讲的不清楚,再去思考,再去百度反而会浪费时间。

考研真相也是一句一句讲的,如果你这句没问题,可以直接跳过,也不会耽误时间。

2、前期单词的背诵太依赖单词书

前期的单词主要用红宝书背的,每天一单元,背是能背会,但每单元都要花将近两个小时,而且过几天就又模糊了,关键的是在阅读中的释义比自己背的更灵活。

于是赶紧结合真题背单词,另一方面之前单词书上背过的单词只复习必考词汇,而重点词和超纲词则放弃从单词书中学习。

这样每天单词的背诵只需要一个小时,而且背过的单词应用更灵活还不容易忘。

所以建议用单词书背必考词汇,其余词汇在真题中背

3、在语法和单词还没打牢时,就以段为单位分析,而是不以句子为单位分析

不知道你一开始做英语一犯不犯困,反正我是很困,除了英语一本身难,还跟学习方法有关。

一开始精做低估了英语一的难度,打开文章先看完一段,然后把这段的单词都查出来,然后再逐句分析各句的语法和句意,甚至为了尽快搞懂段落的意思,上一句还只懂了个大意,还有遗留语法问题没解决,就开始下一句,还结合下一句分析上一句的意思,结果整段的意思还没整明白人就已经犯困了。

于是强迫让自己慢下来,以句为单位分析,先只查出来这句的单词,接着这句的语法,然后是句意,等这句完全搞懂后再开始下一句,等这一段的每一句都分析完后,再串起来读一遍,分析清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得出本段的段意,然后用铅笔将段意写在旁边,再开始下一段,等全文结束后再通过之前标注的段意分析整片文章的行文逻辑,然后将行文逻辑写在文章的最上头,之后再做题。

标记段意同时也避免了因精做时耗时太长而忘记文章内容,没法继续后面的题。 虽然字丑,但好在字迹已经模糊了

至此做英语再没犯过困,每分析完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都能清晰地感觉到成就感。

但写段意和行文逻辑只适用于精做的时候,平时模拟和考试的时候就不能写段意了,时间不允许。考试时如何做阅读见下文。

4、自以为能看懂的句子就不再看翻译解析了

一开始买来考研真相的时候,碰到自己能直接翻译出的句子就不看翻译解析了,结果自己翻译的常常和正确答案大相径庭,而且容易忽视一些语法知识。比如真题例句:

When this practice first started decades ago, it was usually limited to freshmen, to give them a second chance to take a class in their first year if they struggled in their transition to college-level courses. (划线部分自己翻译了对新生受限,以为没问题,看了解析后才知道是仅限于新生,哎。。。自己都想笑)

That said, there is a way in which grade forgiveness satisfies colleges’ own needs as well. (句首“that said”即便如此,不看是不知道的。)

所以第一遍的时候每句的翻译解析都要看,一旦发现跟自己翻译的不一样,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再回过头看句子的成分解析。如果翻译无误,那成分解析可以不看。

另外题目解析没必要全看,只要看不会的就够了,更多做题技巧性的东西通过视频来学比较好。

其实无论哪种题型,基本功才是硬道理,而基本功无非就是单词怎么背,语法怎么学,语感怎么培养,接下来依次讲解这三部分内容,学长的独门秘籍就快要来了,挺住看完!!!

学长经典语录:少刷些抖音,把时间留给那些最想见你的单词。

建议将单词书必考词和真题结合背,做第一遍真题阅读理解时把查出来的单词都背会,做第二三遍真题阅读理解时一边复习真题单词,一边背红宝书必考词汇(当然“恋恋有词”也可以,大概一千五),开始新题型和翻译时,把新题型和翻译中的单词也背会。 不必背完单词书必考词再做真题,因为有大把语法知识也要学,而且背真题单词边做真题,也就是前二十天难受些,之后就好了。

且先背真题单词再背单词书上的必考词会更高效,且可以避免一开始就拿着单词书钻牛角尖。

有人说光用单词书背不可以吗?

不可以,除非你记忆力够好,三个月就能把五千五单词背会,评估自己记忆力好坏的办法,不妨回顾一下多年学习英语的经历,如果从小英语成绩一般般,那基本可以肯定记忆力一般,至少在背单词上是如此,至少在长期记忆能力上是如此,别说你没努力,那些从小英语拔尖的大佬也不见得多努力,但他们课后从来不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复习,英语就能稳居第一的宝座。而真题中的单词有语境的帮助,而且在查单词时还抱有一种迫切想知道意思的冲动,这都有助于单词的记忆,也能知道单词的应用场景,这样背的单词更灵活。

有人说光背真题的单词不可以吗?

不建议,因为第二做第二遍第三遍真题时背真题上的单词就很轻松了,这时有足够的精力背单词书上的必考词。 不背新题型和翻译中的单词可以吗? 如果只要求六十左右的水平,可以不背,如果要求更高地的话,就需要背了,尤其是翻译中的单词,更加侧重一词多意。

五千五单词能快速英译汉,用来服务阅读,另外一词多义,只需要背单词书或者真题中出现过的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把牛津的单词都查出来背,不然等背完就猴年马月了。

少部分单词能准确汉译英,用来服务作文 只要不能5s内不能想起单词的意思就按照不会处理,因为前期阻碍阅读速度的主要是语法,后期阻碍阅读速度的主要是单词掌握的熟练程度,如果做阅读时单词总要刻意想一下才知道意思就不行。

单词的背诵一定要遮挡背诵,因为记和忆是两码事儿,看完英文接着看中文注释的过程叫记,而记住以后,通过遮挡回忆其中文意思的过程叫忆,大脑存进东西后需要靠多次重复训练才能把东西快速回忆出来。 学长将中文释义记在真题中相应单词下方,英文单词用括号括住,然后拿一份真题遮住另一份真题的中文意思背。

每个单词都有那么多意思,都需要写上去吗?其实只需要写本文的意思和背过的意思即可。把背过的意思也写上是为了复习,除非很熟了就不用写了,只写本文意思和背过的意思是因为每个单词常考的意思就那几个,其它生僻的考研不会考,背了也没用。 因为做第一遍的时候添加了注释,所以做第二三遍的时候学长会分别再打印一份儿真题,在空白真题上做,同样继续写注释,只是第二遍的时候注释就写得没有第一遍那么多了,这样就直接过滤掉已经学会的单词了。 可以把查出来的单词摘出来到小本本上背吗? 一定不要,单词是需要多次复习的,刚摘出来背还没有脱离语境,可下次、下下次复习的时候呢,“呀,这是记了个啥,还有这意思呢?这意思是不是写错了?这意思应该不常考吧?不行,得查下单词书”那还不如直接干单词书得了。

很多人用艾宾浩斯曲线的规律复习,但其实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得出靠的是记忆没有排列规律的字符总结出来的,而我们的英语单词字母是有排列规律的,另一方面艾宾浩斯是根据自己的记忆规律得出的,不同人记忆力千差万别,所以要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摸索出适合自己复习时间。

我是怎么背的:

刚做精做完一篇阅读后,立马站起来把标记出来的单词先遮挡背一遍,因为这时候最容易利用语境去记忆,一定要趁热打铁。

第二、四、七、十五天再分别背一遍。

枕头旁放一本考研真相自带的单词书,哪天睡不着了就拿起来看一会儿。

背单词要从考研开始背到考研结束,因为五千五单词用不到一年背会背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当然也不要气馁,坚持下去就完了,学长快考试的时候从真题中随便拿出来哪个单词都会。

背一段时间单词后不免会出现背新单词的速度越来越慢,这是因为大脑短期记忆的存储空间满了,可通过加大复习力度,将短期记忆里的东西复习到长期记忆的存储空间后再记新单词。

有些单词是需要总结的

比如一些简单常见的单词长得很像,虽然认识,但阅读时很容易因为看错而读不懂句子,如把stong看成wrong,compete看成complete,把alter看成alert,ambiguous看成ambitious,mountain看成maintain,所以这些单词有必要总结一下。

再比如下面这些单词会反复出现,在句中又非常重要,也最好总结下

小插曲:

不知道是就学长我自己粗心呢还是大家也粗心,不光会看错单词,还会看错标点。比如下面的句子:

Kennedy wrote that the rule “limited states’ ability to seek long-term prosperity and has prevented market participants from competing on an even playing field.”肯尼迪写道,这一规定限制了国家寻求长期繁荣的能力,并阻止了市场参与者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竞争。

这个句子我的第一反应是“limited states’是一个整体,有限的州,结果看半天也看不懂这句话,才发现前面是双引号后面是单引号。

所以还是一定要多刷真题!!!

有些单词怎么记也记不住怎么办?

可以从下面的这个词源网站http://www.quword.com 查出这些单词是怎么来的,比如fornight为什么是两星期的意思,是因为它是fourteen night的缩写,即14个夜晚,那不就是十四天吗?这辈子都忘不了了。

有必要看单词视频课?

没必要,单词视频课,优点是方便记忆,缺点是耗时长。有些同学反映单词怎么都记不住,但不可能每个单词都记不住吧,只需要把很难记的单词在词源网站上查到其来源就可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看了单词视频课,还节省了时间,考研不光是信息战,心态战,更是比速度的战斗,能一战上岸为什么要二战呢?

这部分内容在“我走的弯路中已提过”,语法要达到可以站在纵览全局的高度上分析句子的水平,个别不认识的单词也可推断出词性甚至意思,能根据某个句子结构联想到多种合理的语法可能,并结合语境只留下一种可能。下面举例说明:

例1:修饰宾语的可能是定语、同位语、宾补。

例2:看到“谓语+名词1+ of +名词2”结构,就想到了of +名词2可能是名词1的定语,也可能是名词1的宾补,还可能是名词1的谓语的双宾语中的直接宾语。例如:

Arizona’s plan deprive the federal police of Constitutional powers.(Arizona的计划剥夺了联邦警察的宪法权利。of Constitutional powers做deprive的直接宾语)

例:3:看到this就想到了它可能是限定词也可能是代词。如Under modern conditions,this requires varying measures of centralized control.(在现代条件下,这需要不同程度的集中控制措施。这里this做代词,指代前文)又如This idea is very good(这个主意非常好,这里this就是代词)

例4:看到“动词+名词+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非谓语”结构,就想到了名词后面的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非谓语短语即可能是名词的定语也可能是动词的补语。如: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Millennials prefer news from the White House to be filtered through other sources, not a president’s social media platform.(这意味着,千禧一代更乐于看到白宫通过其它途径筛选得到的新闻,而不是总统的社交媒体平台。from the White House 做news的定语,to be filtered做prefer的宾补)

分析句子时也会更高效有序:

我是按照逐个找谓语-并列连词-定语(同位语)-状语-插入语的顺序分析的

因为这部分内容属于语法的升华,所以没有放在“语法”文件中,而是放在了word文件“心得”中。

可能有人会说了,外国人也不学语法呀。对呀人家是不学语法,但是人家有相当强的语感。之所以研究出语法就是为了方便非母语者学习,有这条捷径,为什么不走呢?

在前文“我走的弯路”中反思了自己语法相对考研英语一来说还有待提高,总结是让自己克服浮躁,心沉下来的最好方法。

语法的内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看一次一般记不住。想想从小到大学英语语法的经历,一共就那么些东西,学那么多年还没整明白。因为我们的大脑从来就不擅长存数据,应该把这项繁重的任务交给擅长存储的电脑,需要的时候取出来用就可以了。尤其是学长自己短期记忆还可以,上课的东西基本可以当堂接受,但是说到长期记忆就不行了,学过的东西没几天就忘,考试复习的时候常有重学的感觉。

买了刘晓燕的语法书,内容很精辟,讲解也很生动,但东西着实太少了点,够考研写作,但不够阅读用。有本库存赖世雄语法,东西倒是很全了,但用的时候不方便查找;网上的东西针对一个知识点要东拼西凑才能凑完整。

自己打字较快,曾在外培训专业知识,因为行业知识垄断,只有口授,没有纸质文件,只能打字记笔记,三个月下来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靠着十几万字的笔记,结业考试考了第一,后来大家纷纷管我要笔记,从此记笔记就成为了我的一项核心竞争力。

总结出来日后考上研阅读英文文献,依然有很大帮助。

鉴于以上原因,开始用word总结语法。

学长的阅读理解一共做了三遍,在做完第一遍的时候笔记已经基本完成,在随后的两遍中为了框架完整,无论是简单的难的都放了进去,算是对得起这么多年学过的英语,涵盖了考研涉及到的所有语法。为了服务以后的英语文献阅读,考研结束后又进一步打磨,可以说这份笔记已经经过了一年的锤炼。

“语法笔记电子版和其它考研英语资源的分享链接已放在文末。”

1、运用word中的目录功能

我把wps-word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设置了九级目录,虽然英语的语法并没有用了九级那么多,但模板保存下来,总结其它东西的时候也可以用。

打开左侧的导航窗格

我的一级目录:

一级目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每个句子由不同的成分如主谓宾定语等构成,而每种成分又可以由不同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充当,每种词又根据不同的构词规则如后缀组合等方式组成,所以按照构词、词性、成分、句型再加上标点的用法就可以将整个语法的内容串下来。嘻嘻,目前还没有见过哪一本语法书是按照这个逻辑完整串下来的。

下面这张组合图展示了一级目录“单词”及其下二级子目录“词性”下的三级子目录“代词”、“副词”、“名词”:

之所以将非谓语放在“词性”一栏中,是因为它和其它词性的词一样,将作为一个整体充当不同的成分。

下面这张组合图展示了一级目录“成分”及其子目录“间接宾语”、“宾语补语”“主语补语”、“形容词补语”、“同位语”、“状语”、:

很多人疑惑什么是主语补语?其实知道了宾语补语,也就不难理解主语补语,因为主语补语时由宾语补语衍变来的,当主谓宾宾补结构变为被动语态时,宾语变成了主语,宾语补语随之也变成了主语补语。 那么形容词补语又是什么呢?这个很重要,但大部分语法书上都没有讲过,举个例子The?book?is?worth?reading.?该句中的reading就是形容词补语,I find English difficult to speak.其中difficult做了English的宾补,而to speak做了difficult的形容词补语,此时是不是发现很多小时候死记硬背的固定搭配都有迹可循了?可以看出一个共性——这些形容词本身都有动词的味道在里面,如worth值得,difficult难于,像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后面通常需要形容词的补语才能构成完整句意。 为什么将名词性从句单独摘出来? 因为在一级目录“成分”下的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都属于名词性从句,其内容既有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所以把相同内容单独摘出来,命名为名词性从句,而不同内容在各从句下列出,并通过建立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同内容的超链接,这样做更方便编辑、记忆、查看。如下图的同位语从句:

下面这张组合图展示了一级目录“句型”及其二级子目录“倒装句”、“虚拟语气”、“比较级”,如下: 其中五种简单句型放在了陈述句中。

2、关键字末尾加标记,方便查找

应该有细心的同学注意到学长的目录截图有好多“F”了,这是干什么用的呢?比如想找定语的时候,文中肯定有很多地方都有定语,所以我通常在编辑的时候把关键字末尾加上字母“F”,这样,查找的时候按住Ctrl+F,弹出对话框后直接输入“关键词F”,按回车就能快速定位到相关内容。

学长精做阅读的时候电脑就放在一旁,只要碰到需要记下来或需要回顾的知识点,立马按Ctrl+F,迅速定位,这个功能可以为考研省下很多时间,如果不用这个功能那么总结电子版的意义将大打折扣。操作如下图:

3、要有足够的例句及其译文 英语笔记不同于别的,如果没有充分的例句,过段时间后很容易看着文字愣神儿,就算知道什么意思,没有例句也难有深度的理解,也不利于记忆。

学长收集到了二十年英语一和英语二真题的电子版,这样需要真题例句了,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快速又不会出错 作为一个目录控,也把真题放在一个文件中按照目录划分出来,方便快速找到。

4、如何运用笔记

精做时学长的电脑就放在旁边,发现连词的相关内容想不起来了,Ctrl+F,输入“连词F”,按回车后,目录和正文都会立马跳转到指定位置。发现需要补充点新东西进去,也用Ctrl+F定位到相关位置,补充进去。

语法笔记并不需要专门复习,阅读时碰到问题就到笔记中查,一个知识点查个两三次基本就记住了,在用的时候顺便学习记忆往往要比专门记忆的效果好得多。

前面提到语法水平提高后,看到句子的结构可分析出句子的多种合理的语法可能,结合语境后就只留下正确的那种可能。而语感水平提高后可结合语境直接找到正确的语法可能。

语感的培养通过反复不断地看文章来提高也挺好,不一定非要大声读出来,因为我自己读的时候总是走神,半天愣在一句话,要么就是犯完美主义病非要背会某段,导致花费好长时间,得不偿失。

考试时学长按照作文,然后阅读,新题型,翻译,完型的顺序做的。这个顺序基本没什么争议,大部分人都这么干。

各部分时间严格参考开篇总论中各题型的时间分配。

考试一定要拿机械表,电子表有时卡的严就不让进,教室不一定有表,即便有也可能挂在你后脑勺。 结语 学英语既要克服得了难还要克服得了烦。所谓难就是接触新知识时的理解过程,比如搞懂语法,看懂句子,所谓烦就是复习那些已经理解了的东西,比如不厌其烦地反复背单词,温习学过的语法。只要克服了难和烦,你的英语也能一飞冲天!!!

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笔记才能以更详细的内容,更合理的目录将语法内容呈现出来,且更贴合考研所需,也可为日后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工具,相比纸质版语法书可通过word查找功能“Ctrl+F”迅速定位到需要的语法知识点,避免了翻书的麻烦,还可方便自己再编辑,这也是选择用word而不是纸质笔记本做笔记的关键。

考研结束后又耗时两个多月,将笔记进一步完善整理。

并于2022年4月20日,成功申请作品著作权。

上述考研英语资源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获取:历年真题、语法笔记、常考单词短语、读写原则、常识等电子版文件

考研政治资源点击下方链接获取:除时政外的其它所有知识总结电子版

本文会持续更新,感兴趣的同学就收藏起来吧,但收藏前先点个赞,会显得更有礼貌哦。

标题回顾:不就是英语一吗?考研英语一87分学长手把手教你,七月份前看到都来得及!!!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