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谣言和舆论像魔鬼紧紧包围着我。吞噬着每一个细胞,侵略了每一个毛孔。像黑暗里疯狂的魔鬼吼着骂着让人毫无招架之力。在一年以后犹记得我微信上亲历这场灾难的大学同学形容当时的情况为丧心病狂毫无人性。没错,就是丧心病狂,微信上360度的去评价我,从吃穿住用长相人品工作能力,学习成绩到智商情商,各种各样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
抛开那根似乎过于敏感的神经,冷静了一段时间。因为生存和生活必要,我必须从新开始找工作。但是这一切,似乎从线上蔓延到了线下。每一个看到我的面试官都会眼神略带异样和怀疑,时而会吐露几句朋友圈里的关键词,比如“笨傻”。比如“不专业”,比如“乱七八糟。”我像一只无助的小鸟被包围在天罗地网内,无形索顿无力又无助。舆论像一面倒向我的墙,每一个墙外的人都遵从了那句“墙倒众人推的真理。”在一次次面试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不得不想另一个方法去谋生,很快我找到了一家早教机构合作,教孩子们美术。短暂的平静之后,感觉舆论的恶魔爪依然在背后纠缠。老板知道了那些关于那些朋友圈里的舆论,但还好他并没有过多难为我。
一个月后早教中心倒闭了。
我再一次陷入无助,但还好他把我推荐给了另一个艺术中心的老板。只要加过微信的家长都或多或少在现实中夹杂着几句网络上的评论,比如说“挺2的”比如说“神经病”在那一刻我只想逃离那个地方。虽然我课教的很好,但依然无法避免网络暴力如影随形。4个月以后我决定离开那里,想离开那个舆论的中心,开始新的生活。但一切不尽如人意,抛开朋友圈里各种各样前男友前同事同学含沙射影的评论之外。在现实中我居住的地方,邻居也会时不时的冒出那些熟悉的词来形容我。每一次面试又像之前一样开始了恶性循环,我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和方向在哪里。
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是什么人拥有如此强大的魔力,能如影随形的跟随你,一直舆论,你讨论你,监视你的一举一动。
2017年年初我才真正的知道了,这场网络暴力幕后的始作俑者,这场舆论的操纵者。源于一场网络爱情。源于一次朋友圈里的“有感觉。”
2014年春天通过朋友圈里前老板推荐随性加了他的朋友大伟,头像是一张他自己45度的自拍。高大帅气,从简短的自我介绍上是做TMT的投资人。这样高大上的社会层次与我们普通人简直是隔着十万八千里。所以只是默默的看他发圈,他可能也在默默的看我发圈。半年后因为工作上的情绪波动,我突然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谁能陪我看个电影啊?”一个人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大伟突然发来私信“我在和朋友吃饭,要不要来一起?”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陌生邀请。还一时让我难以接受。于是回复他“下次吧,今天有点晚了。”默默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他又发来私信。“你怎么不找男朋友?”我回复道“找不到啊,你怎么不找女朋友呢?”他发来语音,声音温柔又沉稳“我毛病比较多”那天的聊天儿在冬季里深沉夜色里结束。突然对他有点儿好感,从那以后每天都关注他的朋友圈。
偶尔他会发发去哪儿跑步,去哪儿吃饭,全是生活的小日常。但是在第1次见面后这种朦胧的爱意却戛然而止。当他提出在车上和我发生那种关系的时候,我奋力的拒绝才没有让他得逞。狼狈的逃回家,想分分钟把这个人扔进垃圾桶。第2天他依旧礼貌的和我聊天,让我婉转的拒绝了。随后又一次不美好的微信对话让他完完全全的把我拉黑。终于结束了这次恶心并不完美的网恋。转眼到了10月。朋友圈里突然有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跳出来发给我一句“妹子给你介绍个对象呗?”“好啊,”我兴奋的回答。但是当他把照片发过来的那一刻,我立刻愣住了。不是别人那个人,正是大伟。同时也是介绍人的朋友。这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好像依旧没有放弃我。在礼貌的拒绝之后,生活又陷入了平静。最后的年底我迎来了那场让人终生难忘的网络暴力。
而到了2017年。在我换了第3个电话号码和微信的时候。我才隐约知道这是那个叫大伟的人。通过黑科技盗取了我之前的微信密码。复制了我的微信号。添加了我所有微信号里的朋友同学同事。由于群主的那件所谓的放鸽子事件引发了这场网络暴力。并且一直蔓延。他通过电话监控跟随着我。如今事情已经发生了整整三年。他打着想要了解追求我的目的,到处向亲朋打听我的故事人品。并建立一个庞大社群让大家沟通。我已经换了第9个或者说第10个手机号码。微信号码,邮箱号码。但是那些如影随形的恶评依旧纠缠着我不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