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你慢点我痛 公公把玩艳媳苏晴18章 公公一晚要了我8次

时间:2019-04-26 10:43:49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篇二

  都说人忙的时候觉着累,可要真闲下来,心里也发慌。石老汉最近就闲得慌。他儿子是个养鸡大户,前不久养鸡场得到了政府扶植,扩大了规模,操作实现了现代化。过去人工操作,石老汉还能帮帮手,现在都是电脑操作,石老汉有劲使不上,急得团团转。

  这天,儿子从养鸡场回来,发现石老汉正坐在院子里,一边哼着梆子腔,一边拾掇着不知从哪儿找出来的箩筐和扁担。儿子愣了一下,问:“爹,你在这儿干吗呢?”

  石老汉头也没抬地说:“我打算帮你忙呢。”

  儿子指了指地上的东西:“爹,你拿这些东西怎么帮我啊?”

  石老汉把头一抬,乐呵呵地说:“你的养鸡场现在都是电脑操作,我插不上手。但总这么闲着,我也憋得慌,想来想去,还是干我的老本行,帮你赊鸡娃吧。”

  什么?赊鸡娃?儿子一听,笑了,说:“爹,我们养鸡场早就不怎么卖鸡娃了。再说,现在卖鸡娃,都是合同说事,先交定金,现金交易,哪有赊销的?你那赊鸡娃的老古董早过时了!”

公公你慢点我痛 公公把玩艳媳苏晴18章 公公一晚要了我8次

  儿子说的也没错。赊鸡娃,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老皇历了。那时,每到开春,便有人挑着刚出炕的鸡娃,走村串巷,拉着悠扬的长腔大声吆喝:“赊鸡娃了——赊鸡娃了——”村民们听着音儿便围了上来,赊走鸡娃。等到秋天,赊鸡娃的人便拿着账本,到各村收钱。虽然赊走鸡娃的人不用签字画押,但很少有赖账的。石老汉当年就干这个营生。不过,这种古老的买卖方式如今已逐渐绝迹了。

  一听儿子讥笑自己,石老汉生气了,把眼一瞪,说:“老古董?老古董怎么啦?别看你们搞买卖,又是合同,又是定金什么的,还老是闹摩擦、打官司。那时候赊鸡娃,没现在这么多道道,可从来没有赖账的。”石老汉数落了一顿,见儿子闷不作声,最后又说了一句,“我也知道,这么大的鸡场,靠我这样零星赊销,也顶不多大事。我捡起赊鸡娃的老古董,就是想找找当年的感觉。”

  当时,儿子正为鸡场人员招聘的事烦心,顾不上跟老爹抬杠,心想,人老了,总是爱怀旧,既然老爷子想重温旧梦,就随他的心意好了,于是,便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干起老本行

  第二天,石老汉从鸡场里带了几百只鸡娃,装上箩筐,挑起担子就出发了。

  别看石老汉已经七十多岁了,一挑起鸡娃担子,似乎回到了几十年前,浑身是劲。他来到一个村子里,亮起了大嗓门,吆喝起来:“赊鸡娃了——赊鸡娃了——”

  石老汉的吆喝声,惊动了村里人。年纪大的听到久违的吆喝声,感觉很亲切。年轻人也都觉得很好奇。不大一会,石老汉的鸡娃担子周围就挤满了人。一些年轻人,带着疑惑的目光,议论纷纷:卖鸡娃赊账?哪有这样的好事?不会是骗子吧?

  这种情景让石老汉感到很失望。过去,可不是这样啊,只要一吆喝,大家都来挑选鸡娃,还有的端茶送水,帮着记账,真是其乐融融。可眼下,那种气氛却找不到了。

  看到赊鸡娃的人不多,石老汉就给年轻人上起了课,说过去卖鸡娃,大多数都是用这种方式,不信,问问村里上年纪的人。村里的老年人也帮着石老汉说话。最后大家终于相信,石老汉并不是骗子,赊鸡娃是一桩便宜买卖,于是,都争先恐后挑选起鸡娃来。最显眼的是一个穿皮夹克的年轻人,竟然一下子赊了100只。

  石老汉不识字,不会记账,他就请村里人找来一张纸,写上赊鸡娃人的名字和赊鸡娃的数量。还解释说当年赊鸡娃他就是这样做的。

  就这样,石老汉的几百只鸡娃,很快就在这个村子赊销完了。

  石老汉掖起账本,挑起空筐,哼着梆子腔,正准备出村,这时,一个老汉悄悄地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说道:“老哥啊,你这样赊鸡娃,可要小心,你就不怕有人赖账?”

  石老汉倒很豁达,呵呵一笑:“不就是几只鸡娃嘛,就是赖账也不值几个钱。再说,也能让我找找当年的感觉。”说罢,哼着梆子腔,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这个村。

标题回顾:公公你慢点我痛 公公把玩艳媳苏晴18章 公公一晚要了我8次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