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图京不是傻子,作为苏军内部公认的战术大师,他很早注意到曼施坦因为了集中反击力量,已经把自己阵地上的薄弱点完全暴露给了苏军。这个时候,只要瓦图京不去管被进攻的第1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直接攻击敌军防线上的薄弱点,曼施坦因就不得不回兵救援,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
不得不说,瓦图京的这一招真的集中了曼施坦因的软肋,因为兵力不足是曼施坦因最难以克服的问题,如果德军防线被苏军击溃,那么无论曼施坦因在反击行动中取得的一切战果都将毫无意义。
于是,曼施坦因便在13日下令把帝国师和骷髅师调往博戈杜霍夫以西,对苏军近卫第6集团军和第6坦克军发起进攻,以保护德军防线,双方激战到18日,两军官兵都变得精疲力尽。
而按照曼施坦因的命令,霍特也在13日从博戈杜霍夫以西对苏军发起了反击。
但是我们要知道,瓦图京此时已经有了准备,而且苏军的增援部队正在源源不断地调往博戈杜霍夫以东地区,所以霍特的进攻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霍特不仅没能突破瓦图京的防线,还在瓦图京的反手一击之下,差一点让自己的防线直接被苏军击溃,最终还是靠着几个装甲师的回援才面前稳定了战线,可这也让德军装甲力量付出了更为严重的损失。
6、吞下苦果正如上文所说,曼施坦因发起的反击行动是以放弃防御作为前提的,所以就在他发起反击的这段时间之内,哈尔科夫完全暴露在了科涅夫草原方面军的枪口之下。
守卫在哈尔科夫的“肯普夫”战役集群本来就兵力不足,再加上曼施坦因为了发起反击,还从中抽调了大量部队,使得德军的兵力更加薄弱。
早在8月10日,科涅夫就下达了攻占哈尔科夫的命令,随后苏军集中了4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逼近哈尔科夫。
在8月12日,也就是曼施坦因在博戈杜霍夫发起反击的第二天,苏军就推进到了距离哈尔科夫不到10公里的位置。
驻守哈尔科夫的德军依靠着防御工事艰难地和苏军鏖战了5天,暂时阻止了科涅夫的攻势,可德军自己也伤亡惨重,截至8月17日,德国第3装甲师只剩下了10辆坦克、第6装甲师只剩下了4辆坦克,此时德国第8集团军(由“肯普夫”战役集群改编而来)司令奥托·沃勒尔将军再次向上级请求,让他的部队撤出哈尔科夫,避免被苏军合围。
为了避免部队被苏军合围,20日,曼施坦因绕过陆军参谋长蔡茨勒,直接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哈尔科夫。
希特勒虽然非常不情愿,但在曼施坦因的坚决要求之下,还是同意了让德军撤出哈尔科夫。
在得到希特勒的同意以后,8月22日下午,沃勒尔指挥部队开始从哈尔科夫地区撤退。
8月23日,苏军攻占哈尔科夫,成功洗刷了自己之前的耻辱,而曼施坦因却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在经过库尔斯克战役和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以后,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已经遭遇了巨大的损失,部队减员20万人,同时还损失了1331辆坦克以及强击火炮。
本来德军是可以避免这些损失的,比如在反击得手之后就开始后撤,虽然挽救不了哈尔科夫被苏军占领的命运,但最起码可以让德国有更多的力量能够用在第聂伯河攻防战上。但曼施坦因却在前期取胜以后并未选择后撤,而是命令部队继续进攻,试图挽救整条德军战线,最终被苏军这头大象撑爆了肚子,堪称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