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详细讲解(含起因、过程、结局)

时间:2021-05-17 15:51:13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在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之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国军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全面攻势。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

        1942年7月17日,德国军队集中150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对苏联进行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队拼死反抗,使德国军队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国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更推动了整个世界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后,1943年7月德军发动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在北非战场,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攻阿拉曼,开罗告急。1942年10月,英国军队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43年4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3、反攻阶段

        1943年11月22日~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坚持对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给中国。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首脑在对德国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计划”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1944年6月6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收复法国。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之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详细讲解(含起因、过程、结局)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最终,以损失了40余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

        4、结束阶段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时任副总统杜鲁门接替总统职位。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占柏林,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

        1945年5月8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的进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了反攻。

        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精神,规定该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成为确定战后东北亚秩序的基础性文件。

标题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详细讲解(含起因、过程、结局)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