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下来,高考语文、数学相继结束了,我没有问她考得怎样,她也不讲考试情况,这是我们多年形成的一种心照不宣。考得好坏,还是由最终的成绩说了算,多说无益,反倒容易伤害感情。
当然,我和女儿还有关于高考的话题可聊,那就是预报的冰雹哪儿去了?
——考生家长郑勇
高考日记之老师篇
致有韧性的每一个你
“此刻是2019年6月7日上午9点23分……”这是今天上午刚从北大附中考点回来,坐在电脑前敲下的几个字。有千言想说,忍不住地要写,为了这个特别的日子。
可是满脑子忍不住地又在往外冒这些——“古诗文默写应该没问题吧,今天是端午,屈原的《国殇》如果考了可千万别错那几个难字呀。”“这时候把多文本都做完了,问题应该不大吧。”“作文会出什么呢?五四百年、七十华诞,会用什么材料设题呢?”……得承认,我很没出息地紧张了,就像考场上坐着的也有我一样。
于是,好久了,文档上也还只是那样短短的一行,标志着一个平常又特殊的时间。
心神不宁了一上午。11:30,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了。赶紧刷刷网页,还没有。再刷,“最新!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出炉!”急急点开,“‘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行,孩子们能写,能写出来!班里的男孩PP一定也能顺利完成700字。回忆闪回到早上——早上到了送考路口,“看,你们老师。”路口站着的是穿着校服的PP,他的妈妈看到了刚从送考车上下来的我们。我连忙走过去握了一下他的手,“别担心,你可以的。不要有那么大心理压力,碰到难题,你不会的……”“别人也不会。”他把我的话抢过去,那语调让我觉得“行,只要能缓解紧张情绪,这么想,没毛病。”要知道,PP同学,你其实就是一个有韧性的孩子呀。曾经因为写不出作文而红了眼圈让人心疼,但是你仍然会说:“老师,我再改改”、“老师,我觉得我这一次有进步,我和大家一起写完了”……所以,今天考场里的你一定没问题!2019属于你的色彩一定绚丽无比。
当然,我更相信——都能写出来,能写出“色彩”来的还有考场上的有韧性的“每一个你”。中午,太阳出来了……
现在是6月7日下午的16点06分,孩子们已经是第二场考试的进行时了,再次打开电脑,心情放松多了。早上的一幕幕向我涌来——
端午假期里车流不那么汹涌的中关村大街,考点外拉起的警戒线,交警、城管撑起的大阳伞……严肃残酷的高考里有温度不变的全民关怀。
考点校外各色校服的考生,紧张的或是淡定的,互相交谈也好,独自低头看着复习材料也罢……经历着高考,也是在完成疼痛与蜕变的成人礼。
陪伴的家长,无论是特意穿上红衣、旗袍的妈妈还是久久不愿离开的爸爸,小心翼翼地提醒或是满脸笑意的鼓励,一个转头或是红了眼圈或是凝重了面容……“可怜天下父母心”怎能说尽。
送考的老师,亲切地呼唤着走来的学生的名字,击掌、拥抱,不迭声地说着加油,只想让你们知道,“孩子,我们在!”
6月7日下午17点05分,派到考点校驻守的带队LC老师和XY老师都发了朋友圈,不一样的九张图,不一样的你们,但是一样的走出考场的张张笑脸,这真是此刻最动人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