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小伙:希望成汉学家 我的梦想从未变过

时间:2019-04-12 16:18:06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他向笔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语言不仅要主动积极,而且要精益求精。大卫经常会将1篇3分钟的课文反复听80次,甚至100次。他说:“学语言就是要下笨功夫,认真研究每个句子,重复练习,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他认为语言的魅力在于语音和语调。地域不同,口音不同,如果交流时语音语调相似,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汉语是一门很丰富很有魅力的语言,使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它将成为世界上非常热门的语言。”大卫说。

   对于梦想的坚持,让大卫一步一步进入汉语世界。小时候,大卫出于兴趣学习汉字,他做到了。高中毕业,大卫希望到中国继续学习汉语,他做到了。大学时,大卫被中国文化吸引,想要研究中国文化,他也做到了。大卫的很多想法都在逐步实现,这源于他对梦想始终如一的坚持。“我的梦想从未变过——希望成为一名汉学家。”大卫说。

  汉语带来的归属感

   今年2月,大卫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事实上,这不是大卫第一次参加该节目。2016年,他就登上过该节目的舞台。“第一次参加时,我刚开始接触中国古诗词。这一次参加,已经有了很多积累。我感觉中国古诗词已内化在我心里,需要的时候就会冒出来。”大卫说。

   大卫还参加了很多相关节目,他在《世界青年说》的舞台上与其他外国选手用汉语辩论,在《这!就是铁甲》中担任主持人……虽然角色不停变换,但都是以汉语为媒介。

   在大卫看来,参加这些节目,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以我做《这!就是铁甲》主持人为例。首先,我要让自己充满自信。其次,我要注意听别人在说什么,然后快速接话。最后,要学习别的主持人如何用词,然后吸收这些知识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大卫说。

   独自一人身处异国,汉语给大卫带来了很大的归属感。大卫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时候他会不自觉地用汉语书写。

  汉语为媒沟通中外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现状,对中外沟通非常重要。”大卫希望用汉语来搭建中外沟通的桥梁。他提到很多外国朋友在说到中国时,首先会想到的是神奇古老的中国。“时代在变迁,中国在不断发展,外国对中国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的阶段,所以我想从发展的角度传递给世界一个全新的中国。”大卫说。

标题回顾:俄小伙:希望成汉学家 我的梦想从未变过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