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中工作的媒体人是否坚持纸质阅读?

时间:2018-01-11 15:49:34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第21个世界读书日就要到了。媒体作为倡导读书的重要传播渠道,正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浓的读报刊、读书氛围。媒体人也在积极行动,身体力行去实践。这点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这项纸质媒体人阅读微调查结果中可以窥见。这些既是媒体人的职责,也是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出版的快速增长,“纸质报刊图书消亡论”的悲观论调一度甚是流行。但是,有关数据显示,传统图书全国年度发行量依然在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即便是这份小小的纸质媒体人微调查,也佐证了这样的事实,纸质读物的阅读需求依然强劲,人们热爱读书的潜力亟待激发。

  但是,无论是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更为关键和核心的并不是传播载体的形式,而是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数量和质量。从微调查的结果看,纸质媒体人在这些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作为文化行业的从业者,媒体人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和珍惜今天这个阅读的好时代,把热爱读书、倡导读书、身体力行践行读书落到实处。

  相比世界上一些地方仍然战乱频频,人们流离失所,一些地方,人们仍然挣扎在饥饿边缘的境遇,我们不再有“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国难之忧,不再有衣不蔽体吃不上饭的民生之弱,我们正身处国家日益繁荣昌盛、民族大步迈向复兴的伟大时代。这样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普及阅读的良好物质前提。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提到这样一件事:“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后来他又走了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而今天,我国每年出版图书约40余万种,报纸1900多种、期刊近万种,还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再加上新媒体的兴起,手机、微信及客户端的落地,出版物的数量、阅读内容的传播形态更加多元化、便捷化,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面对这样一个读书的好时代,面对民族复兴的大业,面对作为文化从业者的职责和使命,笔者想倡议,每一个媒体人都要做读书的引领者,至少每年读50余本图书,尽量每天读纸质图书1个小时。希望明年再做这项调查的时候,《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不再问“您有多久没有读过书了?”而是问“您一年读够50本书了吗?”希望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报刊更要适应读者需求

  □魏岳江

  融媒体时代,全民阅读呈现出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快阅读、跳跃读、视觉读等特点,给传统深阅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标题回顾:期刊中工作的媒体人是否坚持纸质阅读?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