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窑岭,长沙一地名,韶山路与人民路交叉口。文革开始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学校停了课,我闲得无聊,夏天就到江河中打匏湫,烈士公园人工湖、湖渍渡、东屯渡大桥下的浏阳河、水陆洲天然游泳场、橘子洲头都是经常下水的地方。其他季节也得找点事,打发少年时光。
有人提议去推板车赚钱。用长沙话讲是“cen板车”,或“cen上岭”。裕园的少年娃,换上打补丁的旧衣裳,三三两两地来到松桂园,那儿有个四煤栈,是长沙人生活用煤的集散地。其方位是现在芙蓉北路上的“新闻大厦”周边三四百米的范围。四煤栈的出口对着松桂园,朝北向上建湘路通往湖南日报;朝南也走建湘路,通往小吴门;向东走展览馆路,通向烈士公园南大门。运煤一律是板车,四煤栈大门口地势较低,走以上三条路,都是上坡。那儿云集了各路少年,见到板车从四煤栈出来,就上前叫唤:cen啵?cen啵?拉板车的师傅斜着眼瞟视着围上来的少年,选中一人,那少年便喜笑颜开地跑到板车后面,发力推板车上岭。每次可获得2分钱报酬。这好像成了“国营牌价”,双方不需讨价还价,当你推板车到了坡顶时,师傅就会主动掏出2分钱硬币。
我顺利地融入到这群陌生的少年之中,每天到四煤栈门口转悠,运气好一点,一天可以收入两三角钱。
有一次,我推板车到了省展览馆门口,上前去取钱。那位师傅问我愿意推到窑岭上去啵?我一听,生意来了,表示同意。他又问我要好多钱。我想了想:从省展览馆到窑岭,路上只有乔庄(现在是五一路通向文艺路的一条小巷)有段上坡,其他都是平路或下坡。那位师傅的儿子也一同推这辆车。我开价5分钱。他见我报价“公平”,手一扬,走吧!
我推着板车,来了窑岭十字路口,我以为到了。哪晓得那车煤要运到窑岭上煤店。板车穿过十字路口,经窑岭东南角(现在那儿是一家海鲜店)走进了一条砂石小路,前方是好陡一个上坡啊!师傅拉车时,低垂的头快触到路面了,他满头大汗,我在后面,可见到他掉在地上的一线汗水。我们三人同时发力,板车一步步地向前挪动。突然,师傅喊起了号子:小屁股啊——咳——呀。他儿子在接腔,我也学了跟着喊。用点劲啊——咳——,呀,赚点钱啊——咳——,呀,讨老婆啊——咳——,呀。
唱到这一句,我暴笑不已。我还是个细伢子,哪里有讨老婆的私心杂念啊!
旁边师傅的儿子接着唱:
董存瑞啊——咳——,呀炸碉堡啊——咳——,呀。为人民啊——咳——,呀。牺牲了啊——咳——,呀。黄继光呀——咳——,呀。堵枪眼呀——咳——,呀。为革命啊——咳——,呀。真光荣啊——咳——,呀。
我终于拿到师傅从怀中掏出的熠熠闪光的5分钱银角子。到此时我才搞清楚,“窑岭上”与“窑岭”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两地海拔高度相差8至9米!
我把这5分钱捏在手心,独自一人行走在空无一人的韶山路,为了一吐心中的郁闷,我大声吼着:
小屁股啊——用点劲啊——赚点钱啊——讨老婆啊——
窑岭上,它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作者:沈小丁,1955年生于长沙,现为湖南图书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