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一边被她的美震撼,一边忍不住疯狂伤害她?

时间:2024-04-03 17:06:25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2023年年中,《桃花坞》再次因上演保留节目“海边行为艺术”而上热门。

叔印象最深的是汪苏泷对话大海时那段主旨为“还好有大海让古怪的人有出口”的表达。

好像面对大海,人就本能地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平静,海浪会吞噬喧嚣杂念,也能沉淀出独到的浪漫美好。

说起来,过去叔常和大家聊都市与地域美学,就算提起海,也通常做人陪衬以人为本位。

就像前两天说到的海边人鱼姬舒淇。

那倘若以海为本位呢?

毕竟这座蓝色星球70%的面积都属于海洋,烟波浩渺的大海孕育着数以亿记的生命,也孕育出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震撼美感,本身足已令人心驰神往。

所以今天,在这个海洋话题被广泛讨论之际,叔就从老本行出发,站在美的角度,带大家领略一番古老海洋之美。

01

海洋瑰丽

大约38亿年前,大陆仍处于一片荒芜,轰鸣汹涌的海水中初现生命的气息。

时间在这片倒着的天空上铺展出神迹般画卷,波光潋滟是它,苍茫沉寂是它,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亦是它。

人类本该早早悟到,海之瑰丽是无法被规训定义的,潮汐、海风、浪花…每秒钟的大海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流。

比如简单的色彩。

虽以透明水质为基底,但海水从不拘泥于某一个或某一类固定色系,深浅湍急之差交织出不同风情质感的海洋美态。

水波宝光

图源@张敬宜Tea-tia

可以是日光散落泛起的浓郁金银,与曹操纵意挥笔写出让人心潮澎湃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般浩瀚灿烂。

当闪耀光芒逐渐褪成清透碧绿,纯度变化也将美感从雄浑壮阔演变成绸缎般柔和治愈。

世人皆爱果冻海,爱伴着原始冲动跳进这汪清澈,让眼球浸泡于这场愉悦的温柔梦。

而往海里看,此刻生命就是海的本色。

BBC曾推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蓝色星球》系列纪录片潜入深海,未知神秘的深海之渊则会吞噬日光,海色即海底生物的虹彩光、蓝荧光、粉红透视幻想曲,

也看深海常年飘雪的白:所有生命的尽头都是化成雪花归属海底。

如此看来,电影《深海》中说“鱼群越过天际,粒子倾泻而下,愿你今夜的梦也如深海般绚烂”梦幻也不无道理,世人以为深海丑陋,却未曾想内里尽是绚烂宝藏。

更深层次的,是神秘古老的海洋从视觉和故事双维度迸发灵感孕育出的意象与幻想。

譬如,我们有鳞尾闪耀的人鱼/鲛人。

从《山海经》中泣时产珍珠的鲛人到《小美人鱼》里拥有赤诚勇敢的爱的少女。

《人鱼传说》钟丽缇

再到《加勒比海盗》中美颜绝伦天籁嗓音塞壬海妖,瑰丽奇妙的人鱼美学从海洋诞生自成一派。

依海而建的古希腊文明则将海与美的意象紧密相连。

不只有网上都传的欧里庇得斯那句“一峰灰蓝色的海浪,托起洁白的水沫,牵动低下的一片深蓝”,美神阿芙洛狄忒亦是直接从海水泡沫里诞生。

而东方的庄子飘逸美学强调精神世界与自然万物浑然无分,亦是借海洋生物鲲不知几千里来展现其广袤雄浑、心灵自由的审美体验。

文学影视作品中,俄国浪漫诗人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敬奔腾的海也敬自由精神与希望,古诗词里成功未竟时要“直挂云帆济沧海”,情绪滋长时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泰坦尼克号》与《大鱼海棠》让人直观感受到大海的浪漫与悲壮。

《海上钢琴师》则依托大海隐喻理想与精神家园。

《环太平洋》《2012》等大片更是将海与强悍、令人畏惧紧密连接。

《2012》海水漫过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细想起来,就连我们的常用词也处处有海的味道,像沧海桑田、海阔天空、天涯海角、心潮澎湃…

习惯了科技与都市,鲜少意识到海洋真真实实地包裹住了我们人生中许许多多震撼之美,也是是诸多情绪美的最终出口。

可以说,人类审美体验大多都依托海洋而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大部分内陆孩童打记事起,就萌生出去看海的强烈念头。

02

人海共生

这种触及人心的美感也逐渐蔓延到人海共生上。

讲道理,人与海洋的复杂关系很难一言蔽之,要知道,海洋储水量站地球总水量的97%。

浮游植物、海藻和海草产生的氧气量相当于陆地上森林和草原生成氧气量的总和,人类离不开海洋。

查得·索恩

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沉浸于自身发展,遗忘并忽视了大海呼声,还好有那些共生故事走入视野,触动干涸冷漠心灵。

起初是海洋生物共生。

一鲸落,万物生,短短六字极具震撼。

鲸鱼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静静等待死亡的到来,在海洋中缓缓下沉,用身体当做赠予海洋的礼物,反哺海洋生物维持生态系统长达百年。

再是人类重新审视自己与海洋万物生灵的关系,从为所欲为到有所克制,再到矛盾又互相适应,尽力平等共生。

海龟在大海里走漏了“一群可爱的人类可以帮忙治病清理藤壶”的风声,后来鲸鱼也来蹭船顺便让人类帮帮忙。

又比如,国家地理摄影师Paul为了拍顶级掠食者海豹而来到南极,海豹看他不会抓企鹅怕他饿死,悉心投喂了四天。

早期带一些老弱病残企鹅,后来看他抓不住又带来了死了的企鹅并且亲自示范示范怎么吃,甚至把嚼烂的部分给他。

还有网上有段很火的视频,是虎鲸妈妈尾鳍被缠住,小虎鲸求助人类盼来救援队,事后被救助的虎鲸妈妈叼来自己的猎物魔鬼鱼当做答谢。

有“流浪小猫为救助者叼来老鼠”的似曾相识感,万物有灵的暖心美好不外乎如此。

纪录片《众神之地》第二集曾讲述中华白海豚的故事。

2020年5月,一只年迈白海豚为了吃一口鱼冒险进入人类领地,在蚝排附近的泥潭里绝望搁浅动弹不得。

它太老了也太累了,声呐系统失效,只能用力睁着视力很差、糊着泥巴的小眼睛,哀伤地观察周围正在发生什么。

它看不见,几名村民正在其身后焦急地徒手挖水道,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希望水能漫过来缓解缓解它的痛苦。

太阳暴晒的中午,大家都很热,白海豚也开始急促喘息,身上的粉红变得越发鲜艳,有过多次白海豚救援经验的专家冯抗抗表示这次凶多吉少。

但全场无人放弃,大家抬、赶、泼水,或许是人的努力激发了它仅剩的生命力,生命与生命共寻生机的结局是这只老年白海豚奇迹般回到了大海。

《众神之地》片尾写道: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都是存留于世的神迹,去做维持平衡的一环就会得到神迹的护佑。

如果真有神迹,叔相信前提是平等相待。

上世纪60年代,挪威曾因过度捕捞导致鲱鱼一度消失,虎鲸因为是鲱鱼捕食者,也被视为影响渔业的祸害遭到无妄之灾。

人类的傲慢没能换来任何好转,直到挪威政府开始实施严苛管理措施,科学家介入严密监控运转渔场,将渔民捕捞数量控制在10%之内,鲱鱼才逐渐增多。

到2017年《蓝色星球2》上线时,每年已经有超过10亿鲱鱼涌入峡湾。数字上的冲击感比不及画面的万分之一,人海共生,美美与共,就真的宛如神迹降临般美得震撼让人失语。

03

自然有灵,人应敬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议题,长久以来我们都继承并默认了海洋是属于人类的、可以大肆掠取的资源,是时候转变观念了。

因为人类从未也不会征服这片海。

迄今为止,我们所能了解的海洋大多停留在水面到水下200米的光合作用带,仅占海洋总体的5%。

就像《深海》一书曾写:

陆地上每一寸土地都已经被测绘,大部分已经被开发,其中太多已经被破坏,只有海洋保留着最后一片人类不曾见过的、没有触碰的以及尚未开发的旷野,是这颗星球最后的边界。

也因为海洋自有法则。

它从不以人的意志而屈从,锚定的法则是日月起落,接纳百川温和与包容同时意味着深不可测的绝对力量:

深不可测,在于海底孕育着人类无法触及的生命;绝对力量,则是简单的海水蒸发升腾便可以造成巨大浪涌,出现到消失期间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万枚核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

大海孕育了生命,也愿意将美与震撼邀人共赏,亦如森林山脉、河流湖泊、动植物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一样。

看过大自然的震撼之美才能更深刻地意识到这颗蓝色星球对人类是多么慷慨,大自然愿意毫无保留地、不计成本地帮助奉献,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居高临下地、毫无节制地掠取。

这也是叔写这篇文章的意义,耀眼绚烂的蓝色星球与数以亿计的可爱灵魂合奏出的这场自然与生命交织的震撼交响乐,终是需要你我保持敬畏,积极参与,才会越发恢弘。

标题回顾:为什么总有人一边被她的美震撼,一边忍不住疯狂伤害她?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