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档深夜综艺,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高手在民间,实在是佩服!

时间:2024-04-08 23:14:45 编辑:小读报刊 来源:网络整理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今天二图,来点热闹的。

它,熟络人情的敲门砖,留学生解乡愁的白月光。

它,是犀利的吐槽者,是搞笑的见证人,是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地域battle拱火大师。

一款神奇的大型人类生活观察指南,月曜夜未央(以下简称月曜)。

日本综艺一番松子DELUXE搭档杰尼斯村上信五,日本电视台一档深夜节目,2012年4月9日播出至今。

播出时间常年虐,深夜11:59-12:54(去年荣提黄金档),收视率却连续十多年居于高位,其魅力恐怖如斯。

不仅是种种抓人眼球的荤段子,更是那些让人摸不清头脑、但又深入人心的奇怪笑点。

这个长达55分钟(特别节目能有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去年10月开始有了一个新单元,月曜中国篇。

一集去到一个城市,深入街头小巷,采访当地人民。

目前做了四弹:上海、北京、成都,以及最近刚播的天津。

不得不说采访者有两把刷子,眼毒手快,在上述城市的大街小巷,顶着这个有点破烂的台标麦克下,发现了那么多精彩的民间妙人。

(p.s.多图预警,文末附送视频)

·铁人三项组

第一个向我们走来的方队是,铁人三项队。主打口号:生命在于运动!不是体育场、不是健身房,公园才是此类人最常出没的地方。

一号选手,天津某公园,74岁的单杠大旋转老爷爷。

字幕来源微博@生草字幕组,下同

你或许会震惊于他如行云流水般的转体360°动作,但真正打败你的其实是爷爷眉宇间透露的骄傲:

在介个公园就我一人儿练介个玩意儿~(请自行代入天津口音)

您说介是为嘛呢?

都害怕蛋碎了!

蛋碎了不就真“完蛋”了嘛?老头子一点都不怵。

这一刻360°转体都夺不走老爷子大实话的光芒。

都不用了要介玩意儿干嘛

老爷子牛,但千万注意安全呐。

二号选手,同样来自天津的保健大力士。

先说说为什么保健吧。

穿着这个走对我们的腰啊 对身体非常好

到底何物?请看VCR:

俩硕大无比的铁块,焊在一双鞋上,乍一看,以为是在月球工作的月兔二号零部件……

这铁块据说有500公斤,相当于四头肉猪。

脚踏肉猪还能健步如飞,高手在民间!

就在我们准备见识高手发功。

下一秒——

只见大爷双手舒展,左脚发力,大喝一声,铁块!

往前!

挪动!

……一点点

这个结果怎么说呢,合理又震撼。

或许,这小小的挪动确实能让部分肌肉拉扯、雄起、充血。不过这个十分容易闪到腰的危险系数确实有点超过了啊。

比这个更遥遥领先的,是当事人的精神状态。

嘿,您甭管,咱就好这口,太轻松动起来没劲!

三号选手,成都某公园乱动门门主我天津大姨。

不明所以的动作,加以节奏轻快的“乱动”口号。

您说这是锻炼吧,跟前面俩大爷比起来却隐有摆烂之姿。

殊不知这种轻松的瞎忙正合年轻人心意,乱动体操在国内外火得一塌糊涂,收获一帮信徒。

嗯,真的很舒服。

或许,这动作真的还真有它的科学道理?

毕竟,活得越久,退休金越多。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人情

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夸张点说,上学期间和同桌借橡皮,咱都得咂摸着措辞。

早年内娱被聊烂了的高情商,不过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人情世故”。

当然不是贬义,因为沾上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世故反而透着股暖暖的人情。

这边街头剪头发,理发师剪完了给客人镜子自己瞅效果。

请注意,这镜子甚至是一块不知从哪辆车卸下来的后视镜。

抱一丝哈客人,咱条件是不太行,但咱手艺好啊!

客人:好嘛好啊?!

问:客人到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这街头买卖的拉扯,配上天津口音,还有点陈佩斯小品的味道。

在人情世故里,对于热心肠的中国民众,少不了的,就是“乐于助人”。

现场图:成都一公园,坐游船的游客手机掉池子里了,肌肉大爷下水帮忙。

近乎齐腰深的水池子里,大爷一脸严肃,用感官肢体,找寻游客掉落的手机。

只见他紧皱眉头,动作放缓,排开挡路的水草,仔细搜寻着水下的异物。

是工作人员吗?

不,仅仅是过路的好心人。

无论是亲朋邻里,陌生人,我们都有一套属于中国人情社会的处理方式。或贫;或乐;或热;或冷;或意思意思;或严肃尊重······

·突袭梗

做街头采访的月曜,为什么火到现在,归功于他们总能遇到综艺之神眷顾的综艺神人,迸发出出其不意的节目效果。

北京,见路边花坛有一老人正忙,节目组凑上前去,原来是在挖野菜。

还十分如数家珍地介绍兜里的菜品,这个是牛舌菜,blablabla。

采访者就很好奇,牛舌菜是牛舌的味道吗?

大妈摇摇头,那哪知道,没吃过,谁吃这玩意儿啊!

没想到吧,她只是为挖而挖。

颇有点扫地僧的意味。

(当然,也不排除大妈要面子)

第三弹成都篇,节目组正认真采访街边小哥:成都最骄傲的地方是什么?

小哥说:放松,悠闲。尤其是喝醉的时候……

话音刚落,两个相互搀扶的美女在节目组的注视下,yue了。

只见小哥不慌不忙,化险为夷。

-那里有人吐了一滩

-This is 成都。这就是放松的证据!

(小哥的英语发音,在川蜀大地的滋润下,甚至有点儿:嘞斯成都的rap感。)

依然是成都。

节目组遇到一位有点愁态的大妈。

太堵啦,本就不宽的居民通道被一辆随意乱停的车堵上了。

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心思,大妈很不服气,连连向节目组吐槽。

正当你以为这是民生调解节目:《小莉帮忙》时,大妈掏出了属于自己的正义宝剑。

一根红色的马克笔,一行行云流水的字,一声铿锵有力的怒吼:

请到专门停车场停车!

连节目组暗暗:

奶奶还说自己处理得很温和,但怎么感觉还不如等交警来……

其实仔细想来也是,街头采访嘛,就是“碰”。

碰运气,碰梗点,碰机会。这种意想不到扑面而来的笑点,才最深受喜爱。

再来一只非特邀,但节目效果杠杠得狗子。

狗如其名,“臭臭”。

臭臭此时被主人提溜到石柱上罚站,原因是:

它总特么滴跑去闻银家别滴小狗拉的各种去闻!

但退一万步讲,狗狗主人就一点错没有嘛喂!

结束采访后,狗子该继续运动了。

是真听话啊。

大哥一声令下,狗子立马下石墩。

恶习不改转头就去闻石柱子。

大哥忙再喝,背手,远走,深藏功与名……以及一只摇头晃脑的快乐小狗。

·哲有哲的道理组

其实《月曜》的本质,不过是形形色色人类的记录者。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种种,由小小的屏幕与破破的话筒侧写下来。

或许,这些人很难再次得到《月曜》采访的机会了,但那些充满了他们生活哲学的影像永远被留了下来。

哲学大师一号,是天津某小区楼下摆摊的大爷。

出摊几年,战果寥寥。

好不容易来生意了,在客人的种种不满意下,终于靠巧妙的语言艺术和诚恳的态度,卖出去了仅仅一元的胶带。

是的,2023年的1元。

节目组问他有何感想,爷爷露出朴实的笑容。

开心个鬼嘞

这点小破钱

没别的,就是玩儿。

哲学大师二号,是前段时间很火的天津冬泳掰掰(伯伯)。

在镜头对准他的时候,直接来了一段真性情的国粹。据弹幕所说,伯伯可能以为这是城市不文明行为拍摄组...

我们或许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日本人他不懂啊。

颤颤巍巍的节目组:“爷爷怎么来这儿洗澡?”

中气十足的伯伯:“家里边水少,这儿水多~”

还来了个从水里爬出来的冬泳过客,侃了一嘴:“这货是专业来洗澡滴!”

沉浸在天津极其深厚的相声文化里,洗澡这段抖来抖去的包袱早已俘获无数观众。

颤颤巍巍的节目组又问:“这样洗澡真的好吗?”

中气十足的伯伯又答:“只要你敢,嘛都行。”

这句经过翻译之后,简直就是为伯伯量身定制的金句。

富有勇气行动派,让主持人都连连赞叹。

哲学大师三号,是北京街头采访的一分钟手动给自己涨了5岁的奶奶。

当节目组问奶奶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奶奶也气啊。

就这样活着他不死啊

就问你服不服,就问你这是不是真理!

你以为这是客观事实的简单陈述?

错了,请仔细看上图奶奶说话后露出露出的浅浅微笑。

觉得我的回答离谱,看看你的问题离不离谱先。

活到老,心里跟明镜似的。

豁达;乐观;出太阳的时候晒晒太阳,或许真的啥事都没有了吧。

《月曜》就是这样,真实里掺着点无厘头,搞笑中又来了点温情。

这个节目存在这么久,或许不仅仅是主创团队的魅力,它替多少人找回了匆忙上班路上错过的风景,是替奔波的我们与平凡却重大的人生相遇。

正如这个节目的自我定位,“稍微掺和,又不掺和”。

流水般时光里,这一点的掺和,够了。

贴心送上天津弹,不谢。

#文章首发挑战赛#

标题回顾:看完这档深夜综艺,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高手在民间,实在是佩服!
Copyright 2012-2019 www.dubaoka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3272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申明